8月22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价值份额上升至4.74%,且创出有数据记录以来新高。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份,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01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创新高
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继续提升。Swift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价值份额由6月份的4.61%上升至4.74%,连续9个月高于4%,且创有数据记录以来新高;国际支付排名连续9个月维持在全球第四。
Swift指出,与6月份相比,7月份人民币支付价值增长13.37%,而所有货币的支付价值则增长10.29%。
数据还显示,7月份,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7.81%、22.47%、7.00%的占比位居前三位。
7月份,人民币作为全球货币在贸易融资市场的份额达到6%,超过欧元的5.83%,仅次于美元。
近期,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其“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为,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越南国家银行正式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深化两国在本币结算、互换及跨境支付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合作。此前,在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已与泰国银行达成了类似协议,以促进双边本币交易合作。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日益受到全球金融机构的青睐。据统计,仅7月份,CIPS系统就新增了2家直接参与者和6家间接参与者(包括1家境内机构和5家境外机构),显示出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截至7月末,CIPS系统已拥有150家直接参与者和遍布全球的1401家间接参与者,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及南美洲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业务网络通过47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触及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
在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该业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累计达到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了收支的基本平衡。其中,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7.7万亿元,同比增长22%,包括货物贸易收付5.9万亿元和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收付1.8万亿元;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收付金额则达到了22.8万亿元,同比增长26%。
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人民银行重申了其汇率政策立场,即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行强调将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综合施策来稳定市场预期,坚决纠正顺周期行为,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从而有效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02外资积极配置人民币资产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份,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
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7月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向好,货物贸易等主要流入渠道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7月银行代客涉外收入环比增长9%,支出增长7%,收支逆差环比收窄41%。其中,我国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带动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环比增长48%,规模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00亿美元,环比增长1.4倍,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未来随着内外部环境改善,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将进一步增多。从内部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得到巩固和增强;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外汇市场韧性将继续提升。从外部看,国际贸易有望恢复增长,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由2023年下降1.2%转为增长2.6%左右。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近期非美主要货币企稳回升,国际汇市环境有望逐步改善。
华泰期货指出,7月份中国的结售汇逆差有所扩大,但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缩小,同时经常项目由逆差转为顺差。这表明货物贸易顺差的增加对外汇市场提供了支撑。尽管结售汇持续逆差,市场的即期询价成交量和远期交易签约额的增长显示出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汇率的信心提升。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受到这些积极信号的支撑。特别是远期结汇和售汇的签约额增加,暗示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前景持乐观态度。这种信心可能缓解部分结售汇逆差的压力,并有助于稳定或略微升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平安证券表示,自7月下旬以来,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日本央行加息预期渐浓以及市场波动率抬升,全球套息交易出现大规模平仓,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7.27附近一路拉涨,最终在7.17附近企稳,升值1000点左右。狭义套息平仓带来的人民币升值脉冲已经告终,此后建议关注私人部门结售汇情况。另外,南华期货表示,人民币快速升值后,7月跨境资金净流出压力有所缓解,企业结汇率有所提高,但是市场对后市还存在分歧,需进一步观察变量因素。